坚持卓越理念 培养卓越人才——----沈阳七中品牌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坚持卓越理念   培养卓越人才
         ----沈阳七中品牌学校建设汇报材料

 

尊敬的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单教授: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校4324名师生向今天莅临沈阳市第七中学指导我校品牌学校创建工作的三位专家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将学校在品牌学校建设方面的基本情况以及目前存在的困惑与问题向三位专家简单介绍一下:


一、学校概况
  首先请允许我向各位领导和专家简单介绍一下沈阳七中大体情况。沈阳市第七中学坐落于沈阳市中心城区沈河区中部,与全国知名的商业街中街、五爱市场以及世界文化遗产沈阳故宫、张氏帅府毗邻,始建于1907年,是一所具有百年历史的学校。近年来,得益于市区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得益于社会各界的关爱与帮助,七中在教育改革大潮中脱颖而出,中考成绩连续23年位居全市首位,成为省城向上级学校输送优质生源质量最好、人数最多的初级中学,在百姓心中享有较高社会声誉。目前学校有主校区、南校区、东校区共计94个班级3893名学生,教职员工共计409人,其中高级教师154人,中学一级教师153人。


  沈阳七中在九十年代之前就是一所普通初中,或者说是一所办学质量一般的薄弱初中,社会上有“损七中烂八中”的说法,社会认可度也比较低。学校崛起实际上是源于九十年代的沈阳市教育改革,允许办校中校,允许考试招生,当时七中抓住了这样一个发展机遇,改善了生源,同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化教学管理,学校办学质量迅速崛起,但它的崛起也伴随着社会的争议,当时很多人认为七中是大搞应试教育,精英教育,学生的成功靠的是题海战术,是高成本的时间和精力的投入带来的,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从2006年开始,沈阳市大力推进教育公平,重视教育均衡发展,取消了民办公助学校,禁止考试选拔招生,实行划片按学区招生,确实给学校发展带来了极大挑战。从那个时候起,学校努力寻求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路径,但是,我们也没有抛弃沈阳七中原有的培养优秀人才的传统办学理念,而是进行深入挖掘,逐渐形成了从实现部分孩子成功的“精英教育”到促进全体学生卓越发展的“卓越教育”卓越教育办学理念也逐渐形成:即引导老师认识到我们培养卓越学生,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我们提出的培养目标卓越学生,是要引领学生向着品行卓越、思想作乐、能力卓越、智力卓越,这样的方向发展和成长,而且这种卓越不仅与其他学生的横向比较,更主要是自身成长的纵向比较。经过十几年的办学实践,学校以“卓越”为核心的品牌学校办学体系的整体框架正在逐渐形成。在这种框架下,学校也克服了教育改革所带来的种种挑战,各方面获得了长足发展,不断办学质量没有下降,社会声誉和百姓满意度越来越好,类似于“第七监狱”这样的争议之声也少有人提及了。


二、关于学校 “卓越教育”品牌学校办学体系的简要介绍


  沈阳七中卓越教育体系是围绕“以人为本,卓越发展”的办学宗旨,坚持以“卓越”为师生文化精神引领,努力打造以卓越管理、卓越团队、卓越课堂、卓越德育、卓越集团为五大之柱,进而实现学生卓越发展这一终极目标的卓越教育特色品牌。


(一)简化高效,推行条块式卓越管理


    学校依据发展需要,提出“行政管理,教师第一;教育教学管理,学生发展第一”,在坚持“人本管理、长效管理、科学管理”的基础上,致力于建设“条块式”扁平化管理体系,这套管理体系让七中这所有着三个校区400余名教师、4000多名学生的学校,每天犹如一台现代化的机器,自动高速的运转。这种管理方式经过多年的完善与改进,逐渐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特点:


  一是“结构创新——条块化”。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七中采取了“统一领导、条块联动”的管理措施。“统一领导”,就是要保证校长对学校全面工作的统一部署和领导。“条”式管理,就是将学校的整个管理层面分为行政、教学、德育、后勤、电教4个方面,相应的职能部门分别为办公室、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电教中心,各职能部门对各年级的相关工作进行协调、服务。“块”式管理,即全校分为三个年级部,年部对教师和学生、教育和教学具有全方位、多层面的管理权。各年级可根据学校的有关管理条例,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条块联动”,就是各年级、各职能部门在学校的统一领导下,围绕总体目标和阶段工作重点协调地开展工作,既相互合作,又相互促进、相互支持。“条块联动”的模式使学校管理由“大”变“小”,化难为易,极大地方便了管理。


  二是“组织创新——扁平化”。为避免传统的管理模式导致职责监控效度、考核准确度和管理强度削弱。学校逐步弱化教务处、德育处、总务处、电教中心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权,使他们的职能由管理逐步向服务转型。同时,在每个年部设立年部主任、德育干事,成为年级的“两翼”,分别负责年部的教学和德育。扩大年部的责、权、利,年部拥有对教师考核权、评优晋升推荐权,直接对校长负责。管理重心的下移和管理层次的减少,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使学校管理更具有人文性、柔性以及民主性。


  三是“过程创新——精细化”。为避免学校规模扩大导致的管理失控。学校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提出了总账不漏项,事事有人管,人人都管事,管事凭效果,管人凭考核。通过落实管理责任制,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形成权力层层有,任务个个担,责任人人负的利益共同体。学校明确提出:人人都要树立领导意识,实行“谁主管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问题谁负责”的责任分解与责任追究制度,用明明白白的制度,清清楚楚的“尺子”,保证工作扎扎实实。精细化管理弥补了学校因管理宽度过大而导致的管理效率较低的不足,形成了带动学校良性发展的健康机制。


(二)专业发展,全力建设卓越队伍

  经常有人说,走进七中,感觉七中的教学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的机器,不管校长和领导在与不在,都能够做到自动运转。这是因为七中形成了一个自上而下结构、日趋完善的教学团队体系。这个教学团队体系包括三个层面:


  一是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的教学管理团队。拥有一支踏实肯干、能力过硬、团结和谐、敬业高效的教学管理团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办学水平。七中恰恰就拥有这样一支团队。这支团队具有三个特点:首先是心底无私,从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到教学主任、年部主任,大家毫无私心,目标一致,一件事儿一件事儿的教,手把手地传,使七中长期积淀下来的教学管理经验得以无缝传承;其次是追求卓越,力求实现教学效益的最大化是七中教学管理团队的核心价值观,他们一是强化引领,引导教师追求高效课堂,七中的课堂虽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模式,但是课堂学生的参与度、趣味性、学生的主动性越来越突出,二是钻研管理,既对学校教学传统进行很好地传承,又不安于现状,不断思考,不断创新,在全区推广的学校教学考务流程,以及人文性与科学性兼具的学校教学质量分析系统都是这种精神的体现。三是精于指导,深入一线指导教研组、备课组进行校本培训,开展教研活动,已经常态化;再次是耐住寂寞,大家都能够守得住、坐得住、耐得住,沉下心来钻研业务,静下心来指导教学,在七中,来得最早的,走得最晚的肯定是干部,突发事件冲在最前面的是干部,迎检准备材料的是干部。推杯换盏,时尚商场,经营关系,这些场所和事情很少能看到七中干部的身影,闲话少,应酬少,杂事儿少,是这支教学管理团队示范全校的又一法宝。


  二是各具特色、勤奋高效的年部教学团队。七中在教学管理上实施的是年部式扁平化管理。这种扁平化管理打造了具有七中特色的年部教学团队。学校在打造年部教学团队时主要把握三个原则:首先是要有年部教学精神,在年部教师组成上,学校在每一个年部都安排了若干名教学骨干教师,这些骨干教师的教学精神逐渐成为年部的教学精神,例如现在的阳光初一、魅力初二、高效初三;其次是要有相对稳定性,我们采取大轮换制,没有特殊情况,从初一到初三不会轻易更换教师,相对的稳定性,使教师在年部找到了团队归属感,更加激发了教师工作的主动性;三是教学重心要下移,学校不轻易召开全校的教学会议,教学会议、质量分析、学科教研多以年部为单位进行,年部校长要亲自指导备课组长,参加学科备课,他的角色不再是单一的领导者,而是作为学习者、引领者,与教师共同参与学习研讨,在活动中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角色的转换,也使教师群体更愿意接受和吸纳指导者的意见,使团队学习更具实效性。


  三是注重研究、团结和谐的学科教学团队。学科教学团队是学校开展教学的基石。对于学科教学团队的打造,七中坚持“三个注重”:注重领军人物及梯队的培养,对于学科领军人物的选择,我们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必须要有教学无私观念,能与人共享,他们已经成为七中各学科教学的灵魂,在打造领军人物的同时,我们又注重领军人物梯队的培养,从而形成了各学科的“名师集群”,保证了学科领军人物工程的延续性,在这方面,我们建设了6个名师工作室和  3名班主任工作室。注重打造研究型团队,我们强化校本研修,鼓励教师术业有专攻,形成个人教学专长;我们提倡学科组备课“学习有专题、主讲有专人、讨论有深度、交流有收获”,我们要求学科所有的习题、作业要自主研究,集体确定,统一印刷,确保符合七中学生的特点。注重团队合作意识,优秀的学科教学团队不仅是人的集合,更是能量的聚合、思想和情感的结合。我们着力引导学科团队教师以多种形式进行交流合作,或小组合作,跨组交流,或以师带徒、以老带新、以新促老,通过构建合作性的教学文化,使教师学会反思、学会共享。目前全校有全国优秀教师1名、省特级教师3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市名师、市骨干教师54名。区名师、首席教师、骨干教师、师德标兵、模范教师达114人。


(三)减负高效,努力构建卓越课堂体系


   在课程体系建设方面,确立“卓越课程观”统领学校课程体系建设,即保持“三个一致”:学校开设的课程和国家规定的课程保持一致;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和课程实施目的保持一致;课程开设目标和课程实施效果保持一致。为此,在工作中,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以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理念提升为核心。二是坚持以学生的培养目标引领学校课程的实施推进。三是坚持以过程的科学评价推进学校课程生态建设的良性提升。学校基于课程的实施效果的科学的评价方法,通过学生反馈、质量检测、教师考核等多种手段确保课程的实施效果和学校即定的开设课程的目标保持一致。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立了“优智”“厚德”“健体”“博学”“明艺”“广创”等六项核心素养,并以六项核心素养为课程实施的培育目标,重新梳理和建构了学校课程体系,形成了具有七中特色的“一主两翼六维”的卓越教育课程体系:“一主”是指国家规定的基本课程。学校严格按照《辽宁省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方案》,认真执行课程计划,开足开齐每一门课程,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规定的教学科目、内容。“两翼”是指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一方面学校认真开设辽宁省地方课程《魅力辽宁》,让学生了解辽宁,了解家乡,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另一方面学校从培养和满足学生个性发展需求出发,积极开发校本课程,开设了“国学”、“篮球”、“韵律操”、“篮球操”、“扇子舞”等多门校本课程。“六维”是指“优智”素养培育课程、“厚德”素养培育课程、“健体”素养培育课程、“博学”素养培育课程、“明艺”素养培育课程和“广创”素养培育课程。


  在课堂教学方面,我们坚持打造卓越课堂,卓越课堂教学理念是一种什么样的教学新理念呢?从七中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来看,这种教学新理念至少包含了三层递进性的内容:其一,在背景或者视野上,它是一种立足于立足于高效节约化的——生态文明的教学新理念。其二,在对象上,它是一种关于教学共同体即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与发展的新理念。其三,在理念本身上,是以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进步与发展为指向,以超越平庸与一般、达至卓越为追求的一种教学理念,最终实现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自我不断超越。


七中的卓越课堂理念具体化可以体现在“一、二、三、四、五”五个维度,即:


一个中心:教学以学生为中心;
两个基本点:以教的准为出发点,以方法巧为着力点;
三个围绕:教学内容围绕培养学生能力的要求,教学设计围绕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教学安排围绕培养学生深度用脑的想法;
四个贯彻:贯彻课程标准的要求,贯彻集备教研的思路,贯彻学校对课堂教学的理念,贯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需求;
五个有:有目的,有计划,有耐心,有创新,有激情。


  同时,为实现这五个唯独,我校提出了构建卓越课堂教学的三种力:由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决定的教吸引力;由教学激情决定的感染力;由教学气质决定的魅力。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是每位教师课堂教学的职业操守它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使用,自然的教态,优美的语言甚至是充沛的精力投入等等。教学激情就是指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能为学生的精彩叫好,能为学生的平庸焦急,循序善诱的启发,耐心地指导这些都是课堂激情的体现。教学气质在于尊重所有学生的发展,关注所有学生的成长,对教学的充分的自信,分层次教学,不压堂,不迟到,适当的作业量等等。


  理念清晰,指向明确,方式自由,师生民主的卓越课堂生态使七中始终保持着较高的教学水准和质量,学校三个校区、所有学段、所有学科的平均分、优秀率等各项指标均在全区所有中小学中遥遥领先,中考成绩连续23年在全市独占鳌头。2015中考更是创造了勇夺全市中考状元和第二名,全市前5名独占3人,前10名独占5人,全市前100名达到34人,省重点升学率达到86.22%、省市重点升学率达到95%的骄人成绩。


   (四)以小见大,大力推进生活化卓越德育


   在卓越教育体系中,无疑卓越德育是核心因素,因为卓越教育的对象最终指向的学生,我们为学生成就卓越的一生奠基,关键是为学生具有卓越的品行奠基。卓越型德育是道德教育主体呈现实施者和受教育者都能够实现渐进式提升的相互统一的过程,其关键是对德育进行审美化改造。学生在日常校园生活中自然地接受价值引导,进行道德的自主建构。从操作内容的角度,可分解成“道德内容卓越”、“德育过程卓越”、“德育价值外显超越”。


 (1)道德内容卓越:道德本身因为其真,因为其善,因为其与道德主体的内在心理结构相结合并外化为主体的道德行为而产生道德力量、道德智慧、道德人格光辉,所以有其美之存在和审美价值。学生在学校三年德育内容标准是逐渐提升的,总结起来“十二字”:第一年德育主题:文明习惯;第二年德育主题:自我约束;第三年德育主题:责任意识。
 (2)德育过程卓越:即德育过程的内容丰富度。德育过程的情境、题材、结构、顺序和呈现形式都有递进式的空间和审美价值。
 (3)德育价值外显卓越:德育对象卓越是德育对象不断对自身进行道德完善的结果。它可能更多的体现在细节上,例如漫步于七中校园,你可以看到学生早晨进校门和老师问好彬彬有礼,可以看到中午食堂就餐时;学生井然有序,餐盘一个饭粒都不剩;可以看到学生随手捡起地面的碎纸放进垃圾桶的情景。

    七中德育实践的载体是具有七中特色的“七中七德,七微养德”。学校坚持生活化德育,坚持从小事小节入手,引导孩子关注平行的修炼,逐渐形成了以“听课讲课德、开会讲会德、用餐讲餐德、仪表讲仪德、说话讲口德、走路讲行德、接人待物讲礼德”为主体的“七中七德。七微养德”,以此为载体,积极开展独具特色德育主题教育活动,不断完善德育管理机制,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学校邀请“中国十大好人”、辽宁省道德模范曹伟为全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做了专场事迹报告,并聘请其为我校校外德育辅导员。2015年,我校三年八班王佳同学在地铁车厢默默清理了陌生人吐在地铁地面上的污秽,让地铁好少年孙冠儒的精神在沈河少年中得到了很好的传承,也是对我校“品行卓越”教育的完美诠释。目前,我校“七中七德,七微养德”德育内化工程借助沈河区“小微德育工程”平台,已经在市区引起了广泛反响,在全市德育工作现场会和全区班主任培训会上都做了典型经验介绍,《中国德育》也做了专题报道。


(五)和而不同,着力打造资源共享的卓越集团


  为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推动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沈河区积极探索集团化办学改革。2010年,以沈阳市第七中学为集团长,以七中第八十二中学校区、一四五中学、一四九中学为成员学校的沈阳市第七中学教育集团也应运而生。在区教育局 “努力创办适合的教育”区域教育大主题下,七中教育集团制定了“探索先行,稳步推进,定位一流,卓越发展”的集团总体发展战略,积极发挥沈阳七中旗帜学校的示范作用,致力于打造“造福百姓、引领全区、省市一流”的教育集团,成为全区深化教育改革,创建教育强区的示范集团。在集团化办学方面,七中教育集团努力做到四个坚持,即:


    ----坚持以多元化管理模式为引领。逐渐形成了“年部式”+“校区式”,“二级法人”+“松散型”的“四元”管理运行体系。“年部式”实现了七中办学规模的有序扩大;“校区式”为七中东校区高标准定位、高起点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二级法人”体制,让七中八十二中学校区重新焕发了勃勃生机;保留“松散型”,让一四五中学、一四九中学在借助集团东风的基础上,沿着自主发展的道路大踏步前进。多元管理模式不但成为七中教育集团的管理特色,同时也为全区教育集团改革提供了可供借鉴的模板。
---坚持以集团队伍建设为核心。集团坚持“名师引领、团队培训、教研带动”的集团干部教师队伍总体方针,逐渐形成了“一目标、两载体、三平台”教师专业素质提升体系,“一目标”即以促进教师卓越发展为目标;“两载体”即以集团集备、科研课题为载体;“三平台”即以1个名校长工作室、4个名师工作室、2个名班主任工作室为教师成长平台。优质教师资源平台促进了全集团教师专业素质的整体提升,使集团成为全区教育人才高地。


  ---坚持集团教育资源高度共享。按照“管理规范化、人才流动化、教研一体化”的总体原则,集团教育资源达到了高度共享,四年来,七中先后向集团内各成员学校输送了5名具备丰富管理经验的校级干部、名优秀教师,以其为带动,七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管理经验覆盖到整个集团,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各成员校逐步实现了“教学理念、集备模式、教学流程、学科资源、监测评价”的“五统一”,基本形成了“合作互动、优势互补、高位均衡”的集团发展新格局。“管理上互通、研训中联动、质量层同进、文化类共建、项目型合作、捆绑式考核”已经成为沈阳其中教育集团发展的特色模式。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今年9月,沈阳七中沈水校区也将在沈阳苏家屯区正式招生,这是我校第一个跨区办学的校区,目前各项准备工作正在顺利地进行,这一校区的创建将是我校集团化办学的又一创新之举,也是七中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范围的再扩大。沈北新区、浑南区也在与我校探索合作办学事宜。


三、学校品牌建设未来发展总体思路及问题


   在未来工作中,沈阳七中将继续坚持“卓越教育”的办学理念,广聚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彰显办学效益。以创办人民满意的卓越教育品牌为目标,力争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以一流的学校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以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卓越成长,教师卓越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能够引领区域教育的发展省内乃至全国知名的学校。但是在学校品牌建设中也存在很多困惑,想借着此专家深度调研的机会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些具有前瞻性并切实可行的具体思路和方法。主要的问题集中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卓越办学的理念与内涵需要进一步提炼和提升。上一次专家调研时曾经提到过这个问题,但是当时因为时间关系,专家并没有给予明确的指导,希望这一次能够借助转的的教育视野和理论深度,对我校卓越教育内涵和办学体系框架做进一步的提升和完善。


  二是希望专家能够帮助我们找到打造省内乃至国内知名学校突破口,并给予一些具体的指导。


  三是学校在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和课程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形成符合学校发展实际,具有学校特色的模式体系,希望专家能够给予具体指导。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科学研究机构,群英荟萃,近一年多来,为沈河基础教育发展做出了很多战略性的贡献,三位专家更是具有深厚的教育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学校品牌建设指导经验,希望在这两天的调研实践中,各位专家能够为七中的品牌建设把一把脉,上一上课,多提建议,多给予帮助,在这里也代表七中四千三百余名师生向各位领导和专家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