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与激情齐飞 生命与使命同行

利用暑假难得的闲暇,读了李镇西《教育的智慧》,这本书之所以吸引我,更多是因为书中平实的语言和这平实中透露出的不一般的见解。越是大家,越是学问精深者,表述其学问的语言越平实。书中流露出的是一个教育工作者的使命和责任,以及他一生所孜孜以求的教育理想。读这本书,仿佛是在和李镇西对话,感受他的人格魅力,他的教育思想,他的生活。真是教育与文学共进,思想与激情齐飞,青春与童心为伴,生命与使命同行。

我们常说教育需要智慧。何谓智慧?如果说教育的智慧之源来自于可教的信念,那么,教育的智慧之本则离不开真情、赏识、全面、细心和创新。

首先,教育需要真情。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为每一个人培养其善良、诚挚、同情心、助人精神以及对一切有生之物和美好事物的关切之情等品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而起码的目标。学校教育就要由此入手。”师爱是教育的灵魂,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教育技巧的全部奥秘就在于学会热爱学生,营造一个关怀体谅,和谐愉悦的学习环境,而良好的环境则恰恰能够帮助学生塑造高尚的精神世界,激发学生享受学习、享受生命的生活情趣。

其次,教育需要赏识。作为老师一定要学会去赏识每一位学生。我们应该心怀这样一种信念:我一定能教好学生,我的学生一定会进步,会成才。只有这样,教师的身边才不会存在“差生”,我们才能做到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挖掘闪光点,允许失败的教育,是让学生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自己欣赏自己,同时,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老师应是学生适宜的点拨者、亲切的慰藉者、无私的协助者和诚挚的合作者,使他们感悟到自学的快慰、求真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

第三,教育需要全面。“人的全面发展”是现代教育的共同追求。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首先要培养学生的能力。能力偏于活动,教育要帮助学生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思维能力是智能的核心,要关注非智力因素。注重学生五种基本心理因素(情感、意志、个性、气质、性格)的科学养成。要构建学科能力。让学生掌握学习某学科的学习能力、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帮助学生正确处理人际关系紧张、学习压力和障碍、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体验。一个全面发展的人,身心两方面都应该得到健康、充分的发展。新课程标准更是注重愉快教学。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以知识为纽带,以情感为基础,促使学生在态度和行为习惯等方面得到发展,做好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第四,教育需要耐心和创新。我们应学会通过科学引导和善意批评来提升学生的人格。在批评学生的时候,很多老师都会因控住不住情绪而言辞激烈,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其实,通过打击学生自尊实施的批评恰恰降低了学生的人格,当学生的人格因为不恰当的批评而跌至“冰点”时,我们想要帮助他重塑就非常困难了,他也不会再听老师的任何教导。健康高尚的人格是学生向好向善发展的基础。因此,我们应在尊重学生人格和自尊的基础上,耐心细致地帮助学生分析:他的心理问题是什么,他的智力类型是什么,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他的困难到底在什么地方,从何处突破可以见到成绩、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建立信心。教育应该对学生因材施教,不能做表面文章,耐心细致地关怀学生的日常生活,耐心深入地剖析学生的精神世界。真正的教育必然是尊重学生的精神世界,按照学生的个性引导其发展,使其成为独一无二人才的自我教育。“创新”体现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资源的与时俱进,还体现在要为学生创设一个主动而生动活泼的发展环境,即敬、静、净、竞。其内涵为:敬:尊重、敬重;静:安静、守纪;净:环境的干净、心灵的洁净;竞:竞争、竞相。同时,教师应积极参与教学科研,撰写教育论文和教学反思,坚持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同步发展。

第五,教育需要智慧。没有智慧,教育就只是心灵和精神的一种牵累;没有智慧,我们将变得冷漠、被动和机械,我们更难以发现和体味到教育世界的多彩与感动;没有智慧,生活就是无边的荒漠,教育也就只是一种敷衍和应付。我更希望自己培养的学生各尽所能,做到求真、求善、求向上,既快乐自己,又益于他人!

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教育在生活中放射出光彩,生活在教育中得到提升。作为一个有童心、有爱心、有思想、有实践的教育家,李镇西心中装着孩子,装着教育,装着整个世界,他正带着自己的使命和责任走在自己的教育人生路上。

 当教师不容易,当一名有教育智慧的好教师更不简单。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我必将无怨无悔、倾情投入,为争取做一名智慧的教师而不懈努力!我当然知道,我的理想也许只有百分之一付诸现实,但我愿意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我愿意守住自己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一颗朴素而真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