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大诗人陆游传授写诗的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作文也是如此,如果想让孩子们写出优秀的作文,功夫也不应只在作文本身,而更主要的是在作文之外,在于能否使他们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把握这大千世界的美丽,能否使他们拥有一颗会感动的心灵,把握那些美好温馨的片段。因此,练就学生发现美的眼睛,塑造学生会感动的心灵,是我们老师迫切的责任。
一、把美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阅读领悟美
“读书破万卷,下比如有神。”阅读可以培养人的情感趣味,促进想象能力的发展,完善写作技巧,丰富写作的材料。古今中外,有许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它们都是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写作技巧的有机结合,读一本好书,如同和一位学识渊博、思想深刻的作家倾心长谈。阅读可以让学生从鲜明的人物形象中感受美,从千姿百态的景物描写中想象美,从圆润娴熟的写作技巧中领悟美。从而让学生品味美,练就他们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会感动的心灵。
1、品味文章中优美的词句、片段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叶子本是有并肩密密的挨着,这便宛然有了
一道凝碧的波浪。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朱自清在《荷塘月色》所描写出的动人风景曾让多少人迷醉过。这清灵、生动的语言又使多少人读罢意犹未尽,满口留香;“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一个“绿”字,把浓浓的春意,春回大地给人的惊喜,都表露淋漓尽致。让学生把这些绘生绘色的景物描写,这些闪耀着哲理光辉的名言誓句、有生命力的词句、对联、成语的积累起来。不仅能成为他们写作文的宝贵财富,而且也提高了他们的感悟能力,使自己能从大自然中捕捉到美。拥有一颗会感动的心灵。
2、体味作者抒发的真情,营造出的妙境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没有情感所写的作文要么是一堆材料的堆积,要么写得空调乏味,不知所出。只有具有真情实感、真知卓见才能写成优秀的文章。而情感的产生,需要学生有一颗会感动的心灵。“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能够用充满感情的心灵去发现美、去书写美。塑造一颗会感动、有激情的心灵,远远比写一两篇好的作文困难的多。这需要老师们意识到这一点,把引导学生进行情感体验放在重要的位置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游子吟》曾牵动了多少人的心,让多少粗心的儿女回忆起母亲的深情,诗人孟郊只是抓住了母亲缝衣物,这一天下大多数母亲都曾做过的事情,寥寥几笔,却写出了流传穿千古诗文。诗人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发现这一被人所忽视的生活片段;诗人又有一颗会感动的心,被这一细节所感动,情溢于笔端,做成了这首诗文。我们老师也要让学生体味到这种真情、深境使他们深深地被打动,从而拥有一颗会感动的心。
二、在平凡之中捕捉美,通过观察感知美
观察是写作的基础,这个的世界,到处都有令人迷醉、赞叹的景致,在这缤纷的世界里也到处都有荡气回肠的故事。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能不能让学生观察到,让他们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这就需要老师教
他们在观察时注意以下几点:
1、同中求异。在对学生进行定向观察的训练时,我们应当特别注意观察的视点。比如观察一个人,你从正面、侧面、或背面去看,感觉绝不会一样;站在远处,或近处印象也不尽相同。“观物各以其情而自得”。同样是一个挥手的动作,在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中就蕴涵了丝丝柔情,无限眷恋;而这一挥手在初中课本的《挥手之间》,却蕴含了无限的豪情,无比的崇敬。正如苏轼所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就应当锻炼学生,站在最适合的角度,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事物的特点,这样的作文才能新颖独特。
2、平中见奇。罗丹曾说:“要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过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平中见奇需要独具慧眼、有明察秋毫的观察能力。这就需要我们锻炼学生能够从平凡的生活的哲理。
3、小中见大。“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滴水见太阳”。生活是平凡而琐碎的,而生活中的美往往就蕴含在这些平凡的细节中,越是这样的“小”细节越拥有动人的力量,于读者产生共鸣。《背影》中,朱自清的父亲爬上、爬下月台的那一个小场景,曾经使多少人流下了动情的眼泪。朱自清父亲那微胖、稍显笨拙的背影,又深深地印在了多少人的心间。
让学生在阅读中蕴育美,在观察中发现美,使学生有一双会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易感动的心灵,这对于孩子们学文、做人都有无比的益处。作为教师,让我们承担起这一责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