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读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的体会〔 作者 孙浩哲〕
沈阳市第七中 曾柯
中国每个家庭对独生子女的期望值都很高,古代的“孟母三迁” 的故事,以及 “养不教,父之过”的格言,都是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孩子的健康成长,不仅要靠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也是重要的基础,但现今家庭教育面临许多问题和困惑。
1、现今家庭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困惑
在现今这种开放的社会中,孩子在品德、行为习惯和学习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和困惑,单纯的靠某一方,都往往会感到很苍白、很无奈。比如学生习惯存在的四小问题:“小马虎”、 “小懒虫”、 “小馋猫”、 “小霸王”,面对这些问题,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又严重地存在以下倾向性问题:简单粗暴型,动不动就骂或打;推卸责任型,认为,孩子的一切都是学校和老师的责任,另有家长以事业烦忙、无暇关照孩子为借口推卸责任;只重分数型,只看重分数,认为一俊可以遮百丑,不注重孩子的人格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溺爱娇惯型,对孩子的过分要求百依百顺,甚至有些品质上的缺点也迁就。从而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产生了脱节偏差,无法形成合力,难以收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这就需要学校、老师努力协调好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家长纠正家庭教育中出现的偏差。
2、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将家庭教育也纳入学校教育系统
苏霍姆林斯基把学校和家庭比作两个“教育者”,但是不少家长还没真正认识到自己就是教育者。这就需要我们通过家长学校,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认识,让家长积极担负起教育者的责任。苏霍姆林斯基说 “不关心家长的教育修养,任何教学和教育任务都是不可能解决的”。为此我们学校将家庭教育也纳入学校教育系统。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帮助家长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做好子女的表率。如集体指导家长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做个实实在在的人,如何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如何配合和帮助学校搞好教育等。针对家长所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的、可以被家长所接受的建议,指导家长解决问题。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步调一致,形成合力。
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早期性、连续性、权威性等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学习,更要把眼光放在孩子的健全人格和良好习惯上。要使学生有健全的人格必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习惯是终生受用的东西,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有这样一句名言: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它告诉我们,人的命运从很大程度上讲是由习惯决定的。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学生很多好的习惯和品格都是从家庭里就已经养成的了。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最新研究出来的成果认为:孩子的语言习惯、饮食习惯、卫生习惯等都是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学校里的一切问题,都会在家庭里折射反映出来,而学校复杂的教学过程中产生的一切困难的根源都可以追溯到家庭。”孩子的眼睛就像照相机每天都拍下了父母的形象。家长的道德修养,言行举止都会给孩子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已经成了孩子习惯的重要的导师,为此做为父母必须加强自身素质修养。
3、通过现代化的传媒工具加强家、校班任沟通,调动家长参与教育的积极性
“教先从家始。”家庭是孩子的天然学校,孩子极易受家庭的影响。离开了良好的家庭教育,孩子在学校里受到的教育,到了家庭可能就“一笔勾销”。要使学校教育达到预期的目的,只有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积极争取家长的理解、关心、配合和支持,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达到教育的目的。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除了家访、班会主渠道外,电话访问和利用QQ、博客等,也成了班主任和家长沟通的重要途径,它能将孩子的有关信息及时的反馈给家长,也可以避免到了学生家之后碰壁的尴尬。教育家马卡连科曾这样写道:“爱是伟大的情感,它总是在创造奇迹,创造新人,创造人类最伟大的珍贵的东西。”作为班主任只要真情真爱,就能获得家长的信任与理解,家长才会尽力合作。其实教师、家长、学生三者之间的关系就好比一个等腰三角形,三角形下边两角是家长和老师,他们的地位是平等的,学生是顶点。因此,无论谈话的方式还是内容都要围绕学生,以学生为中心,分析要入情入理,要改变“报忧不报喜”的理念,即使是针对问题孩子,也本着爱护孩子的自尊的原则,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角度分别查找教育的不足,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寻求恰当的教育方式。除了讲述孩子的不足之外也要有闪光点和家长分享,让家长相信老师是在真诚地关心和帮助他的孩子,才会使家长乐于接受老师的意见,从而赢得家长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家长才能主动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观点,进而达成共识及时地反馈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孩子的进步才有了保证。
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所以,广大的家长对孩子的期望也越来越高,在这种高要求下,学校教育显得“势单力薄”,只有让孩子在学校、家庭及社会都受到目标一致的教育,才能形成合力,才有可能培养出国家所需要的人才。所以,教师要充分利用自身的桥梁作用,把学校力量和家庭力量及社会力量进行整合,把师生之爱和亲子之爱融为一体,同心协力,教育效果才可能是加法。
阅读书籍:家庭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 作者 孙浩哲 辽宁大学出版社〕
给教师的建议 〔作者 苏霍姆林斯基 教育科学出版社〕